ayx com:从前“一把火” 如今“一条链”——六盘水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走出“双赢路”

来源:ayx 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3 05:21:39

产品介绍

ayx官网登陆:

  随着六盘水全市粮油作物秋收落下帷幕,田间地头堆积的农作物秸秆也渐渐多了起来。然而,告别了“一烧了之”的秸秆,归宿在哪?

  11月7日,走进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一台蓝色的铡揉一体机给出了答案。机器轰鸣声中,一车的玉米秸秆很快就被机器“吃”得干干净净。废弃秸秆摇身一变黄贮饲料,不仅解决了农户在秸秆处理中面临的实际困扰,更成为支撑当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。

  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工车间内,玉米秸秆通过铡草揉搓机实现饲料化利用。(李佳琪 摄)

  民乐村村民赵英文正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。2019年开始养牛的他,如今养殖规模已发展至50余头,并流转了30余亩地专门种植玉米和皇竹草用于饲料供给。“养这些牛一天差不多要吃一吨饲料,以前用小型铡草机,两个人忙活一天都备不齐。现在我们只管把秸秆送过来,十分钟就能搞定!”

  “合作社是去年8月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,创新采用开展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农户无偿腾地两种模式,配备了两套加工设施。”该合作社负责人杨华荣和记者说,其中一套是移动式粉碎打包一体机,能够直接开进地里进行作业,实现秸秆“就地转化”。

  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仓储车间内,套袋打包后的饲料等待发酵。(李佳琪 摄)

  紧接着,杨华荣分享了一个故事。“村里有位70多岁的老人,种了4亩玉米,老一辈舍不得土地撂荒但处理秸秆又力不从心。了解情况后,我们直接把机器开到地里,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。”这种贴心服务让合作社很快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。从去年试产加工507吨、产值30余万元,到今年预计突破1500吨,合作社服务范围已覆盖岩脚镇新寨村、因坎村、雨海村等10个村。

  “如今合作社的名声逐渐打响,加工需求慢慢的变多,感觉忙不过来了。”杨华荣笑着说道,下一步,他计划在西北村、高桥村新增两个加工点,覆盖岩脚全镇,并辐射带动关寨镇、龙河镇开展秸秆收储与加工,逐步提升产能、拓宽服务半径。

  今年以来,六盘水坚持“农用优先、多措并举”原则,通过印发《2025年六盘水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》、制定秸秆饲料化利用补贴方案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有关技术培训、做好农事用火宣传引导等方式快速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。其中,围绕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,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,充分的发挥好秸秆在种养循环中的纽带作用,助力绿色农业发展。

  “粉碎发酵的玉米秸秆制成饲料,适口性好、消化率高又营养丰富。”在岩脚镇民兴村,六枝特区应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应兰算了一笔账,通过发展本地秸秆饲料化利用,一头牛一年能节省800至1000元养殖成本。去年,她的合作社投入约80万元购置加工设施后,不仅实现了饲料自给自足,还能对外销售,“下个月就要向毕节的客户供应300多吨饲料”。

  赶上天气晴好,钟山区发箐村的玉米培养种植基地里,王小伟用上了新型高效秸秆粉碎机。“以前秸秆留着碍事,烧了又面临处罚。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处理5亩地,机械一遍过去,地里干干净净,秸秆再拉回去加工,既省心又增收。”

  钟山区发箐村王小伟的玉米培养种植基地内,正在使用秸秆粉碎机收割玉米秸秆。(李佳琪 摄)

  今年,王小伟共种植玉米600余亩,除自家基地外,还代收周边农户的秸秆,预计全年将加工秸秆900余吨。其中一部分供应给食用菌企业制作菌包,其余则销往周边养殖场。“有时也置换成牛粪,给我的玉米地。”王小伟补充道。

  这条日益完善的绿色产业链,让六盘水的秸秆处理实现了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系统解决”的跨越。秸秆粉碎加工成为肉牛的“营养餐”,牛粪则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,一套完整的“秸秆-饲料-牛粪-肥田”生态闭环就此成型。

  今年全市计划完成秸秆饲料化利用37万吨以上,禁烧区内秸秆力争实现全量化利用,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%以上。从昔日浓烟滚滚的“一把火”,到如今环环相扣的“一条链”,每根秸秆都在循环利用中焕发新生,生动诠释着一条现代农业发展趋向低消耗、高效益的“双赢”之路。


上一篇:冷水滩区政协开展“秸秆禁烧齐行动 美丽乡村共筑梦”委员工作日活动 下一篇:威尼斯最新资讯-快科技--科技改动未来

ayx com主要生产卧式滚筒型磕蛋分离机、卧式滚筒型洗蛋磕蛋机、立式转盘型洗蛋磕蛋机、蛋壳离心机等产品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13305332505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ayx com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鲁ICP备19044160号-2